碳中和資訊網
當前位置:?
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典型案例之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來源:政府網 | 作者:小希 | 發布時間: 88天前 | 46 次瀏覽 | 分享到:

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生態化轉型——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園區概況

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金橋開發區)是上海市規模最大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生產性服務業基地之一,規劃總面積為27.38平方公里,分為南北兩區。金橋開發區的綠色發展,經歷了從“排放達標”到“節能減排”,再到“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歷程。目前,園區在產業發展生態化、土地利用集約化、資源利用高效化和社會責任制度化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近年來,園區管委會全力推進綠色轉型升級戰略,基本形成了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兩輪驅動、二元融合的低碳產業發展格局。金橋開發區緊緊圍繞建設低碳金橋2.0為新的總體目標,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機制創新。

2012年~2016年,金橋開發區工業生產總值保持在1900億元左右。試點期間,經濟發展保持了一定的增速,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2.29%(相對于2012年),占浦東新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20%。但是,能源消費總量卻顯著降低,年均減少率為4%(相對于2012年);園區碳排放總量也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16年較2012年下降了25%,主要原因在于近年來園區的產業結構升級。

金橋區位圖

金橋全景

(二)園區低碳發展的戰略舉措

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與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金橋開發區將低碳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以生態建設促低碳發展,以低碳發展提升生態水平。

1、發展服務型產業,推進產業結構低碳化

金橋開發區參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期間,也是其初步實現從加工型產業向服務型產業轉移,從實體經濟向服務經濟和虛擬經濟轉移的關鍵時期。金橋開發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園區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產業、低碳產業的比重。通過進一步完善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一代家用電器和生物醫藥四大支柱產業的生態產業鏈,將綠色、低碳生產向綠色設計、綠色營銷兩端延伸,不斷擴大低碳發展的規模和深度,將金橋開發區建設成為上海市低碳發展規模最大、能效最高、產業鏈生態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和生態環境突出,具有國際水平的國家級生產性服務業基地,實現金橋開發區產業結構低碳化。

 

金橋產業轉型發展

2、開展企業全過程低碳管理,推動企業節能降碳

金橋開發區大力推進園區內企業實施全過程的低碳管理。鼓勵企業從源頭開始,開展綠色、低碳設計,減少原材料和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選擇生產綠色產品;注重生產制造過程中新能源、新工藝、新技術的使用,減少資源、能源的消耗,提高傳統能耗產品的使用效率,降低單位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開展制造末端廢棄物的再利用與資源化,水資源的重復利用及達標排放。金橋開發區還繼續鼓勵園區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計,在現有20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該項工作,爭取到2015年通過清潔生產審計達到50家。此外,率先在園區企業內開展碳審計,摸清企業碳排放現狀,進一步實現節能減碳。

以可口可樂為核心的上海最大規模企業間水資源梯級利用

3、開展低碳創建,培育園區的低碳文化

通過提升低碳意識、轉變低碳理念、培育低碳行為和建立低碳制度,使低碳文化逐步滲透、影響園區居民的生活行為和消費理念,逐漸形成以低碳生活為榮的社會風尚。金橋開發區將低碳經濟的內容整合到園區特色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中,指導和推動企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好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并推行企業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年報,公開環境信息。截至2015年,共有20家企業發布企業可持續發展相關報告書。還依托金橋生態俱樂部,深入開展俱樂部成員間的互動和交流,形成生態、低碳文化建設模式,提升園區工業低碳發展的文明意識。

國家固廢處置中心打造上海市最大規模中小企業危廢收集平臺

(三)經驗總結與啟示

1、采用全過程管理,打造低碳制造示范

低碳制造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局限于制造過程的低碳,更需要延伸制造兩端,在產品設計、制造、產品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等全過程中,融入低碳的理念。金橋開發區低碳制造的建設,在于逐步形成金橋開發區低碳發展技術體系,重點是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電子信息、新一代家用電器和節能減排技術方面的突破,在提升園區產業競爭力的同時,全面促進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2、依托政策和服務,構建低碳支撐體系

金橋開發區通過完善生態信息服務平臺、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環境監測平臺三大平臺,促進企業之間廢物交換、產業共生和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在全面貫徹執行和落實國家、上海市和新區頒布的各項法律法規、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園區在綠色發展和基礎設施、配套政策的投入。同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建立有利于園區低碳建設的體制、機制,明晰政策導向,逐步完善園區的保障措施。

3、完善保障措施,提升園區碳管理能力

在經濟政策方面,設立金橋低碳實踐區專項資金,用于企業重點污染物防控和治理項目貼息等;在政策機制方面,積極落實國家、上海市和浦東新區已有的相關優惠政策;在管理制度方面,以重點企業為突破點,推進企業環境年報制定,按既定順序和重點,推動金橋開發區內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低碳審計等。


特別聲明:碳中和資訊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凡來源注明碳中和資訊網的內容為碳中和資訊網原創,轉載需獲授權。 歡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

新爽爽婬人网视频